配资天眼上合组织的成长和扩展
近期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,已经在美国战略研究与学术圈引发了不小的震动。原因并不复杂:中国在此次峰会上明确提出了,应当警惕和反对美国及其西方集团以武力推行霸权主义,并且这一立场得到了与会各国的广泛认同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仅包括中国长期伙伴俄罗斯,连近年来与美国走近的印度,也显示出对所谓“霸权行为”的反感。美国有智库迅速做了一项人口统计,指出上合组织现有成员国及观察员国覆盖了全球42%的人口,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美国传统军事同盟体系的总人口规模。更不必说,在“全球南方”的广袤地域中,还有许多国家虽未直接加入上合,却愿意在重大国际议题上与中国、俄罗斯站在一起。
这一态势显然触动了美国战略界的敏感神经。他们开始担忧,中俄正在借助上合这类多边平台,逐步夺取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。但这类担忧背后折射出的,或许正是西方长期以来的一种叙事盲区:他们总是将非西方世界的团结视为“挑战”或“威胁”,却很少反思为什么越来越多国家愿意接受“反霸权”的号召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上合组织的成长和扩展,并不是中俄单方面推动的结果,而是国际社会对一种更公平、更多极化的世界秩序的集体呼唤。
美国媒体和智库常用“反美俱乐部”来形容上合组织,这种标签化处理忽略了一个关键点:上合自成立之初就不是一个以对抗特定国家为宗旨的机制。它的核心任务始终围绕区域安全、经济合作与战略互信展开。只不过,在美国持续推进印太战略、强化军事同盟、频繁对外干预的背景下,上合反而成为许多国家眼中更具吸引力的替代选项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态度转变。这个长期奉行战略自主、在美俄之间寻求平衡的大国,近期在贸易、技术乃至军事合作等领域与美国摩擦渐增。莫迪出席天津峰会,并与中俄共同呼吁反对霸权主义,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现实:即便作为美国“准盟友”体系中的重要一方,印度也无法完全接受由华盛顿单方面设定的国际规则。
同样不能忽视的是,上合组织所覆盖的区域内,蕴藏着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。从能源资源、基础设施到数字联通、科技合作,上合正在形成一个日益紧密的共同发展架构。中国倡议的“一带一路”、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、印度看重的互联互通项目,以及伊朗、巴基斯坦等国的区域经济策略,都在上合框架下形成某种合力。
这种以发展为导向的合作模式,与西方长期以来以安全威胁为导向的同盟体系,形成鲜明对比。
而在舆论和规则层面,中俄也的确在协同推进一些替代性叙事。比如共同反对“外空军事化”、倡导“网络空间主权”、批评北约无限东扩。这些立场在西方主流媒体中常被描绘为“宣传战”或“信息操作”,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看来,却是对西方长期垄断国际话语权的一种必要制衡。
上合组织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机制。内部成员国之间也有分歧,战略优先事项并不总是一致,其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也常受质疑。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:世界不再只有一个中心、一种声音、一套规则。
回过头看,美国战略界的焦虑,其实正反映出其自身影响力的历史性回调。只要美国顽固坚持霸权主义、干预主义的对外政策,上合这样的国际机制,还会继续吸引更多国家的认同与参与。
炒股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